中国地热能最丰富的地区是哪里
一、中国地热能最丰富的地区是哪里
全国已发现地热田270多个,地热点2500多处,地热资源富集。从开发利用的角度看,地热能主要是天然蒸气和地下热水,一般称25—60℃的热水为低温热水,60—100℃为中温热水,100℃以上为高温热水。地下热水多以温泉、热泉、沸泉、汽泉、喷泉等形式出露地表。青藏高原南部雅鲁藏布江流域到云南西部腾冲一带,是我国大陆高温地热活动最强烈的地带,分布有大量热泉、沸泉、喷泉及喷气孔等,其中以拉萨市为中心的28万平方公里范围内,地热资源丰富,地下热水出露点达116处。羊八井—当雄—谷露—那曲、桑日—错那、波密—墨脱是3个高温地下热水活动带,地下热水最高温度可达93℃。云南省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滇池周围、洱海南北和怒江流域,其中最著名的是腾冲火山口温泉群,50多处温泉中,90℃以上的达9处,其余也在50℃以上。
二、三国演义七擒孟获的故事中四眼毒泉的化学成分是什么?
有哑泉、柔泉、黑泉、灭泉,其中因为含有很多重金属离子,像铜离子什么的,所以才会蜀军喝了之后出现中毒症状。
据科学家们推测,所谓“哑泉”很可能就是一种含铜盐较高的泉水。云南是我国著名的产铜省,境内有许多大小铜矿。云南东北部的东川铜矿就是著名的大铜矿,早在东汉时代就开采了,当年诸葛亮南征时的地点离此地很近。很可能,哑泉中的铜盐就来自这些铜矿。至于灭泉,就是现在的高温地热泉,这类地热泉在高黎贡山西迤的腾冲地区多达七十九处,真可谓是其形鼎沸,其气薰蒸,其势波涛汹涌,气象万千。离腾冲十五公里处有一个被称为众泉之冠的“硫磺塘”,泉水沸腾翻滚跳跃,蔚为壮观。其实这类泉也并非毒泉,降温后可以沐浴,还可利用它来建设地热电站,造福于人类。
黑泉则有点像今天的“瘴气塘”。据凤庆县志记载:“此毒泉水色黄绿,有咸味,人饮之发疟疾,畜饮之则毛脱”。据说,此处疟疾来势极猛,重者可数小时内死亡。但是,疟疾是由疟蚊传播的传染病,不会因误饮毒泉而发病。因此,可以肯定,此处黑泉是含有高浓度的有毒重金属泉水。
柔泉则类似于如今的毒气泉,这类泉水仅腾冲就有两处。一处叫“醉鸟井”,另一处叫“扯雀塘”。
。据测试,这两处毒泉所逸出的气体中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氢、二氧化碳、一氧化碳,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硫、烃和汞蒸气等。这些除了二氧化碳外都为毒气。毒气泉是火山活动的产物,在晚期火山中,熔岩已无力再喷发了,因此,熔岩中的气体随岩浆冷凝后沿断裂缝隙上升,聚集后由地表排出就形成了毒气泉。;
三、大救驾什么菜怎么做
大救驾是安徽省寿县的名产小吃。相传在公元九五六年,周世宗征讨淮南,大将赵匡胤攻了九个多月才打破城池,取得成功。由于疲劳过度,赵匡胤进城后就病了,他胃口不佳,茶饭不进。这时,有个巧手厨师为了让他进食,便精心制做了一种点心。用上好的白面、白糖、猪油、香油、青红丝、桔饼、核桃仁等材料做了一些带馅的圆形点心。这种点心的外皮有数道花酥层层叠起,金丝条条分明,中间如急流旋涡状,因用油煎炸,色泽金黄。
当厨师端上点心时,香味扑鼻,外形诱人。赵匡胤一见,心中高兴,食欲大增。他拿起一个,咬了一口,觉得酥脆甜香,十分好吃。再一看内中之馅,色白细腻,红丝缕缕,青丝条条,如白云伴彩虹,色美味佳。赵匡胤越吃越有味,一连吃了几顿,病体大愈。他十分高兴,重赏了厨师。
后来,赵匡胤做了宋朝开国皇帝,想到南唐一战和这种糕点,说:“那次鞍马之劳,战后之疾,多亏这种糕点从中救驾。”于是便叫这种糕点为“大救驾”。
大救驾”是安徽寿县著名点心,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。制作大救驾的主要材料有:猪板油、金橘饼、核桃仁、青梅、青红丝、冰糖、白糖、糖桂花等,经过特殊的工艺加工而成。这种点心形状独特,其形扁圆,中间呈急流漩涡状,多层花酥叠起,犹如金丝盘绕,清晰不乱,色泽乳白滋润。品尝起来,酥脆可口,重油而不腻,而且含多种果香味,深受群众喜爱。
寿县大救驾的制作方法:
1.制皮:先将水、油、糖搅拌均匀,再加入面粉制成均匀、光滑的面团,盖布回饧。
2.制酥:将油、面拌匀。
3.包酥:按皮95克、酥55克进行小包酥,经擀、折包好后,卷成长条备用。
4.制馅:将白糖、猪油在一起拌匀、擦透,然后将各种小料切碎擦拌均匀即可。
5.包馅:将包酥后卷成的长条,顺长切成两半,作成明酥,刀口切面向上,按扁后擀成圆片,包入馅心。包好后每只重125克,用手拍成直径7厘米的圆坯即可。
6.炸制:将生坯放在铁筛内,留一定间距,放入130℃热油中,炸至外壳发硬,表面呈淡黄色即可。
质量标准:
形态:圆形,表面酥层清晰,中间呈急流旋涡状。
色泽:淡黄色均匀。
组织:外皮酥脆,馅细软。
口味:酥松、香甜,有果料香味。
大救驾(腾冲版)
大救驾是云南腾冲县最出名的小吃之一,是炒饵块的一种,制作的方法是将饵块切成小片,再加上火腿、鸡蛋、肉、萝卜、番茄等,一起放在锅中爆炒而成。
有关大救驾,还有一个来历。相传,明永历帝逃亡的时候,逃到腾冲这一带时,已经饥饿交加,当地一家好心的农户,为他炒了一大盘饵块,此时,永历帝才觉得世界上竟有如此美味的食物,回味之余,感慨:“救了朕的驾”。于是,大救驾便成了腾冲饵丝饵块的代名词,名声不径而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