济宁的古槐树介绍
济宁的古槐树介绍
在济宁市中区古槐路雄踞着一棵千年古槐。
这株老槐雅号“山阴古槐”,因其所处的古槐路,是济宁城的至高点,历史上有“水漫全城,此处独安”之说,济宁人乃巧作奇思,取“渔翁失舟至此叹,山阴樵夫窍作欢”之意命名此地为“渔山”。古槐位于渔山之南,山南为阳,故名“山阳古槐”。相传唐开国名将走访他的好友唐高祖的侄子道宗,曾于大槐树下停足留连,勒马观看,从而留下了“敬德勒马看古槐”的佳话。至于老槐树洞中的白老鼠精变成小媳妇的传说,更为老槐赋予一种神秘的色彩。“山阳古槐”确切的历史年代,已无史籍可考,但济宁人俗称其“千年古槐”,也可说年代久远,民国初年,旅居济宁的北平学者王益芝见这株古槐苍老,曾手书篆体石刻“山阳古槐”,嵌在其树的围墙上,今古槐远远望去,盘根错节,弯腰扭身,木质布已锈蚀中空,仅存苍老的树皮,凝聚着济宁城的历史的沧桑,前几年沉睡多年的古槐树皮喜发新枝。可惜1992年的夏天,一场电闪雷鸣的暴风雨,折断了古槐树萌发的新枝。现在所见的是从古槐的根部荫发的第二代子槐,生机勃勃,苍翠成荫,与古槐的老树皮一起,形成了一幅“古槐抱子”的景观风情图。
谁能介绍一下曲阜和济宁的汉碑,详细一点
济宁汉碑
共9石,其中《朱君长刻石》为西汉刻石;《景君碑》、《郑固碑》、《武荣碑》、《鲁峻碑》、《郑季宣碑》为东汉遗存;《孔子见老子》为汉画像石;《范式碑》为三国时魏碑;《郭林宗碑》为明代翻刻的汉碑。均置于济宁市教育局院内东室,原称“小金石馆”,俗称“汉碑室”。碑馆5间,1929年11月,济宁县教育局长王大恕等人集资创建。馆成,将汉碑移置其中。《题名刻石》载:“济宁孔庙旧有汉碑多种,中经世变,摧毁者不知凡几?……近因拓者络绎,侵蚀日甚,爰于民国十八年十一月建小金石馆于局之东偏所,有余存汉碑十种,悉置其中,庶几劫后残石,不致代远湮没。” 《题名刻石》中所谓“汉碑十种”,乃将《郑固碑》之右下角残石单独计数之故。此外,尚有“潘云阁临汉碑”60石,是1982年由曲阜运至济宁市汉碑馆珍藏的。碑均呈长方形,系清代中叶金石学家浙江钱泳临摩翻刻,书迹与汉隶类似,刀工精细,虽为翻版,仍不失为书法之珍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