瘦西湖的名字是怎样来的?
一、瘦西湖的名字是怎样来的?
瘦西湖位于扬州市西北。因为湖身曲长,两岸花木疏秀,风景纤丽而得名。它是在弯曲的河流边土阜间,相势布置建筑物和树木花卉而组成的风景区。
沿湖香影廊对岸是游湖登舟的码头,这一组统称“后冶春园”为瘦西湖的起点。向北按次序依次是歌咏亭、虹亭、船舫、西园曲水到长堤春柳,是湖的人口处。堤边植柳,古时的堤延伸到后湖平山堂山下。
小金山原名“长春岭”,位于湖的中心,是四面绕水的岛屿,北架八龙桥,贯通彼岸。岛山多为土丘,顶端有风亭,凭栏远眺,全园景色历历在目。北望后湖长春桥,山西麓有湖的草堂、绿荫馆、玉佛洞和小南海等景,东麓有桂花厅、月观,对岸在“四桥烟雨”的废址上建有富春、长春两个公园。南麓有琴室、架红栏桥(玉版桥)与南岸“桃花坞”废址相接。这里还有疏峰馆、听鹂馆等景。
从玉佛洞西进是三面临水的吹台,又名“钓鱼台”。亭四周用墙封闭,开圆形洞门,从亭门可以看到对湖的五亭桥和另一岛屿上的白塔。
五亭桥原称“莲花桥”,在莲性寺之后,因为寺址周绕有水形如莲花,其后有土埂名为“莲花埂”,桥位于此故得名乙桥上架置五亭,俗又称“五亭桥”,是通往观音山、平山堂必经之地。桥身用青石砌成,下面由十二个大小不同的桥墩组成十五孔。平面呈工字形,两侧加阶梯,桥面上矗立琉璃攒尖顶方亭五座,正中为主亭,体积加高,其四角各配置一个单檐的方亭。每逢月满,从正侧桥孔观望每洞各映一月,金色荡漾众月衬桥,使湖景更加美丽。
桥南也有一座小岛,是“法海寺”即莲性寺址,寺已毁,仅余白塔一座,为喇嘛塔形式,下有方形台座,其上作圆形塔肚,中间开佛龛,塔顶以塔刹(十三天),伞盖承宝瓶结顶。这一高耸的建筑物与桥相呼应为全湖的精华所在。
二、瘦西湖的由来?
瘦西湖公园位于古城扬州的西北部,总面积103.7公顷,其中水面面积 49.9公顷。瘦西湖原名炮山河,一名保障河。清乾隆时,因其绕长春岭(即小金山),又称长春湖。六朝以来,即为风景胜地。
瘦西湖园林群景色怡人,融南秀北雄为一体,在清代康乾时期即已形成基本格局,有“园林之盛,甲于天下”之誉。所谓“两堤花柳全依水,一路楼台直到山”,其名园胜迹,散布在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两岸,俨然一幅次第展开的国画长卷。
隋唐时期,瘦西湖沿岸陆续建园。及至清代,由于康熙、乾隆两代帝王六度“南巡”,形成了“两堤花柳全依水,一路楼台直到山”的盛况。瘦西湖风景区是蜀冈-瘦西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和精华部分。
“天下西湖,三十有六”,惟扬州的西湖,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异诸湖。一泓曲水宛如锦带,如飘如拂,时放时收,较之杭州西湖,另有一种清瘦的神韵。清代钱塘诗人汪沆有诗云:“垂杨不断接残芜,雁齿虹桥俨画图。也是销金一锅子,故应唤作瘦西湖。”瘦西湖由此得名,并蜚声中外。
三、扬州瘦西湖好玩么?一天可以玩成不?有没有好的旅游攻略?
瘦西湖是扬州旅游的首选景点,主要经典2-3个小时足够,如果看完全部景点,包括万花园,估计5个小时也足够了!
最好从南门进,逛到二十四桥,然后到万花园,从北门出,这样最简单省力!
四、瘦西湖怎么样?
瘦西湖,位于扬州市西北郊,现有游览区面积100公顷,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“具有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和扬州园林特色的国家重点名胜区”。瘦西湖景区 现有:御码头、西园、 冶春园、绿杨村、卷石洞天、西园曲水、四桥烟雨、虹桥、长堤春柳、叶园、徐园、长春岭、 琴室、木樨书屋、棋室、月观、梅岭春深、湖上草堂、绿荫馆、吹台、水云胜概、莲性寺、 凫庄、五亭桥、白塔晴云、二十四桥景区等景点。在瘦西湖“L”形狭长河道的顶点上,是眺景最佳处。由历代挖湖后的泥堆积成岭,登高极目, 全湖景色尽收眼底。文人雅士看中此地,构堂叠石代有增添,至清代成为瘦西湖最引人处。有“ 湖上蓬莱”之称。近人巧取瘦西湖之“瘦”,小金山之“小”,点明扬州园林之妙在于巧“借” :借得西湖一角,堪夸其瘦;移来金山半点,何惜乎小。岭上为风亭,连同岭下的琴室、月观, 近处的吹台,远景近收,近景烘托,把整个瘦西湖景区装扮的比“借”用的原景多了许多妩媚之气。
瘦西湖园林群景色怡人,融南秀北雄为一体,在清代康乾时期即已形成基本格局,有“园林之盛,甲于天下”之誉。所谓“两堤花柳全依水,一路楼台直到山”,其名园胜迹,散布在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两岸,俨然一幅次第展开的国画长卷。
隋唐时期,瘦西湖沿岸陆续建园。及至清代,由于康熙、乾隆两代帝王六度“南巡”,形成了“两堤花柳全依水,一路楼台直到山”的盛况。瘦西湖风景区是蜀冈-瘦西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和精华部分。
“天下西湖,三十有六”,惟扬州的西湖,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异诸湖。一泓曲水宛如锦带,如飘如拂,时放时收,较之杭州西湖,另有一种清瘦的神韵。清代钱塘诗人汪沆有诗云:“垂杨不断接残芜,雁齿虹桥俨画图。也是销金一锅子,故应唤作瘦西湖。”瘦西湖由此得名,并蜚声中外。
“天下西湖,三十有六”,惟扬州的西湖,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异诸湖。一泓曲水宛如锦带,如飘如拂,时放时收,较之杭州西湖,另有一种清瘦的神韵。清代钱塘诗人汪沆有诗云:“垂杨不断接残芜,雁齿虹桥俨画图。也是销金一锅子,故应唤作瘦西湖。”瘦西湖由此得名,并蜚声中外。